更新时间: 2023-10-08
1.一种排洪渠的清淤施工方法,将渠道自上游至下游分成三个施工段,**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的渠道宽度为80~90mm,第三施工段的渠道宽度为50~60mm;在第二施工段的中部北侧设置一个C型沉淀池和一个B型沉淀池,在B型沉淀池的西北侧设置**海上堆场,该**海上堆场上还设置一个A型沉淀池Ⅰ,在第三施工段的中部北侧设置一个纳泥池和第二海上堆场,该第二海上堆场上也设置一个A型沉淀池Ⅱ;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第三施工段的清淤工序、疏浚余水沉淀处理工序和海上堆场防渗工序;其中,进行**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时,采用环保清淤并采用定制小型绞吸船和4010型绞吸船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水深控制步骤,在排洪渠的第二施工段的尾端沿着渠道的方向和垂直渠道的方向分别设置一座临时简易的可活动挡闸,使**施工段和第二段施工段的水深为2.0m;2)管线铺设步骤,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管径为D300mm,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管径为D400mm;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水上段是沿着渠道的中线采用浮管方式布置,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排泥管的陆地段采用下穿方式通过陆地道路后接入C型沉淀池;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铺设在C型沉淀池与**海上堆场之间;3)浚前测量步骤,采用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和高低频水深测量技术进行浚前测量;4)清障步骤,采用水上挖掘机对渠道进行清障,保证定制小型绞吸船的施工能正常进行;5)先期处理重金属污染步骤,采用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物理处理时,先通过抽泥泵将重金属污染段内的渠底淤泥与重金属未污染段的渠底淤泥吹至靠近第二段施工段尾端的宽阔水面进行混合,再经过定制小型绞吸船绞吸后吹到**海上堆场附近的储泥坑;化学处理时,先在渠道的重金属污染段内选择一段长度为100m的试验段,在试验段内投放重金属稳定剂,与渠底淤泥进行充分的搅拌,经过检测确定重金属稳定剂的**投放量;再将渠道内的水深控制在20cm,采用人工将重量为淤泥重量的7%的重金属稳定剂搬运至水上挖掘机,由水上挖掘机进行抛洒,然后用挖掘机将渠底淤泥与重金属稳定剂进行初步搅拌;6)环保疏浚步骤,采用定位桩台车横挖法施工,并分区、分条、分层施工,同时采用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实时显示定制小型绞吸船的位置;渠道淤泥经过定制小型绞吸船上的环保铰刀的切屑形成泥浆并通过水上段排泥管输送至C型沉淀池,再通过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输送至**海上堆场吹填造地;在定制小型绞吸船疏浚时,渠底淤泥与重金属稳定剂再一次进行搅拌;进行第三段施工段的清淤工序时,采用排干清淤及泥浆泵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管线铺设步骤,泥浆泵的排泥管的管径为D200mm,采用下穿方式穿过陆地道路后接入第二海上堆场;2)浚前测量步骤,采用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进行浚前测量;3)渠道排水步骤,施工前关闭第三施工段头尾处的闸门,通过水泵抽水,使第三施工段具备干塘施工的条件;4)泥浆泵施工步骤,依次进行铺设引流管道、制淤抽淤、输送至第二海上堆场;施工过程中高压水**所用水通过抽排尾水和海水获得;进行疏浚余水沉淀处理工序时,采用两级絮凝法进行疏浚余水沉淀处理,即先通过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将疏松淤泥输送至**海上堆场上的A型沉淀池Ⅰ,并在4010型绞吸船的排泥管在A型沉淀池Ⅰ的出泥口位置添加絮凝剂,以加速A型沉淀池Ⅰ中淤泥的有效沉淀,再将絮凝后的余水排至B型沉淀池,在B型沉淀池内再次添加絮凝剂,然后将在B型沉淀池内二次沉淀后的水排放到渠道的上游;同理,通过泥浆泵的排泥管将疏松淤泥输送至第二海上堆场上的A型沉淀池Ⅱ,并在泥浆泵的排泥管在A型沉淀池Ⅱ的出泥口位置添加絮凝剂,以加速A型沉淀池Ⅱ中淤泥的有效沉淀,再将絮凝后的余水排至纳泥池,在纳泥池内再次添加絮凝剂,然后将在纳泥池内二次沉淀后的水作为高压水**所用水;进行海上堆场防渗工序时,包括堆场围堰内边坡坡面防渗和堆场底面防渗;边坡内坡面的防渗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围堰充填砂袋、2.0mmHDPE土工膜、500mm袋装砂护面一层;堆场底面的防渗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抛砂底面、2.0mmHDPE土工膜、300mm填砂层。